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Amazing Microscopic Video! Rotifer with nice corona 400x 輪蟲


英文名rotifer,亦作wheel animalcule。袋形動物門(Aschelminthes)輪蟲綱(Rotifera或Rotaria)近2,000種微小無脊椎動物的統稱。在前端有纖毛,形似轉輪而得名。

簡介
雖在各大洲的淡水中常見,但亦在鹹水或鹹淡水、潮濕苔蘚或地衣中。多數自由游泳,有些寄生。單個或群體生活。多數長0.1~0.5公釐(0.004~0.02吋)。體呈圓形、扁平、袋狀或蠕 400倍顯微鏡下的盤鏡輪蟲蟲狀。體壁為薄表皮。前端有纖毛簇組成輪盤,用於取食和運動。它造成水流,其中小生物被吸取作為食物。也吃其他輪蟲、甲殼類等較大的生物以及藻類。有口、咀嚼囊和消化道。除游泳種類外,蛭態目(Bdelloidea)輪蟲在池底以頭端和尾端交替吸附前進;有的輪蟲則以管子或膠套固定在水底。各種的細胞數為確定的。多數雌蟲產兩類卵,即需精卵和非需精卵,後者即孤雌生殖。
輪蟲(Rotatoria)是擔輪動物門(Trochelminthes)的輪蟲綱(Rotifera)的微小動物。因它有初生體腔,新的分類系統把它歸入原腔動物門(Aschelminthes)。常見的有旋輪屬(philodina)、豬吻輪屬(Dicraniphorus)、腔輪屬(Lecane)和水輪屬(Epiphanes)等。
輪蟲形體微小,長約0.04-2毫米,多數不超過0.5毫米。它們分佈廣,多數自由生活,有寄生的,有個體也有群體。廢水生物處理中的輪蟲為自由生活的。身體為長形,分頭部、軀乾及尾部。頭部有一個由1-2圈纖組成的、能轉動的輪盤,形如車輪故叫輪蟲。輪盤為輪蟲的運動和攝食器官,咽內有一個幾丁質的咀嚼器。軀幹呈圓簡形,背腹扁寬,具刺或棘,外面有透 ​​明的角質甲臘。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內有腺體分泌粘液,藉以固著有其他物體上。雌雄異體。卵生,多為孤雌生殖。
輪蟲廣泛分佈於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類淡、鹹水水體中。甚至潮濕土址和苔蘚叢中也有它們的踪跡。輪蟲因其極快的繁殖速率,生產量很高,在生態系結構、功能和生物生產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輪蟲是大多數經濟水生動物幼體的開口餌料。在漁業生產上有頗大的應用價值。輪蟲也是一類指示生物,在環境監測和生態毒理研究中被普遍採用。
大多數輪蟲以細菌、黴菌、酵母菌、藻類、原生動物及有機顆粒為食,在動物學中叫雜食性。
輪蟲是輪形動物門的一群小形多細胞動物。一般體長100-300μm。
根據以下特徵很容易和其它體形大小差不多的動物區別開來。第一,身體前端有一個著生纖毛環的頭冠(纖毛只存在於頭冠,此與原生動物的纖毛蟲不同)。輪蟲因生活時該頭冠纖毛不停地擺動似輪盤而得名。第二,消化道的咽部肌肉膨大成咀嚼囊,其中有類似幾丁質的咀嚼器。

主要特徵:
1. 輪蟲的頭部前端擴大成盤狀,其上方有一由纖毛組成的 輪蟲形態構造輪盤,稱頭冠(corona),是運動和攝食的器官。身體其他部分沒有纖毛。即具有纖毛環的頭冠。
2. 消化道的咽部特別膨大,形成肌肉很發達的咀嚼囊(mastax),內藏咀嚼器(trophi)。即有內含咀嚼器的咀嚼囊。
3.體腔兩旁有一對原腎管,其末端有焰莖球。即有末端具有焰莖球的原腎管。
總之,輪蟲的主要特徵是具有頭冠、咀嚼​​囊和原腎管。

生活習性
一、運動多數輪蟲主要藉頭冠纖毛的轉動作旋轉或螺旋式運動,另一些有附肢的種類如三肢輪蟲、多肢輪蟲、巨腕輪蟲等則藉此作跳躍式運動。輪蟲的尾部雖不是主要運動器官。但它的擺動無疑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當足腺分泌物粘著在基質上時,還會以此足作圓心轉圈運動。三肢輪蟲的後肢不能活動。但在運動中可起舵的作用。無論哪種運動方式。其速度一般<0.02cm/S。輪蟲緩慢的運動正 褶皺臂尾輪蟲形態是其成為水產動物幼苗開口餌料的有利條件。
二、食性多數輪蟲靠輪盤纖毛環向同一方向的轉動使水形成旋渦。其中適口的細菌、單胞藻和腐屑等便被沉入口中,過大的物體被口圍纖毛拒之於外。實驗表明,多數濾食性輪蟲的適口食物< 5 µm,最適5-10 µm;另一部分大型種類如晶囊輪蟲則倚仗其特殊的頭冠和砧型咀嚼器撲食原生動物、其它輪蟲、小型甲殼動物等。當然與這類食物大小差不多的大型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等也在取食之例。據觀察,這類輪蟲的咀嚼器平時橫臥咀嚼囊中。在獵食時飛速旋轉90至180度。伸出口外獵取食物後縮回晶囊輪蟲捕食其它小型浮游動物的效率是十分驚人的。作者曾在一個晶囊輪蟲的胃腔中一次性發現55個臂尾輪蟲的咀嚼器。難怪它的出現會導至臂尾輪蟲種群高峰期的終結。疣毛輪蟲等的杖型咀嚼器的槌鉤也能伸出口外攝取食物並吮吸其營養;值得注意的是營固著生活的膠鞘輪蟲。它們漏斗狀的頭冠形成一個捕食陷阱,當各類小型浮游生物落入陷阱時,頭冠裂片上的刺毛便封住“井口”以防食物脫逃。
輪蟲的取食方式不同,食物的類別各式各樣。但就目前最具培養價值的幾種臂尾輪蟲的主要食物還是小型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它們的取食器官雖能排除一些異物。但也僅局限於顆粒大小而對食物的質量難有選擇性。現已查明,某些單胞藻如小球藻 Chlorella、扁藻 Platymonas等飼餵輪蟲的效果較裸藻屬Euglena、裸甲藻Gymnodinium為好。這裡除細胞大小、運動速度外可能還有營養成分和毒性問題。總之、食物的種類、密度都直接影響輪蟲的繁殖,是培養中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

生活方式
輪蟲的基本生活方式有兩類。一類營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如臂尾輪屬Brachionus、龜甲輪屬Keratella、葉輪屬Notholca、犀輪屬Rhinoglena、水輪屬Epiphanes、晶囊輪屬Asplanchna、多肢輪屬Polyarthra、疣毛輪屬Synchaeta、聚花輪屬Conochilus、鏡輪屬Testudinena、巨腕輪屬Pompholyx、三肢輪屬Filinia等;另一類營底棲、附著或固著生活。如蛭態亞目的輪蟲等。鑑於這類輪蟲的餌料開發價值大多不如浮游輪蟲。本書未作重點介紹。

生態分佈
輪蟲廣泛分佈於各類淡水水體中,在海洋、內陸鹹水中也 臂尾輪蟲體制有其踪跡。但種量稀少。部分具一定耐鹽性的種類可在河口、內陸鹽水以及淺海沿岸帶的混鹽水水體中生活,甚至大量繁殖。如褶皺臂尾輪蟲 B. plicatilis、尖尾疣毛輪蟲S. stylata、顫動疣毛輪蟲S. tremula、尖削葉輪蟲N. acuminata、螺形龜甲輪蟲K.cochlearis、環頂巨腕輪蟲H. fennica,角突臂尾輪蟲B. angularis、壺狀臂尾輪蟲B. urceus。但真正適合在鹹水中大規模培養者應首推褶皺臂尾輪蟲。
在一般的淡水水體中出現的輪蟲有旋輪蟲屬(Philodina)、輪蟲屬(Rotaria)和間盤輪蟲屬(Dissotrocha),輪蟲要求較高的溶解氧量。輪蟲是水體寡污帶和污水處理效果較好的指示生物。

1 則留言:

  1. 您好,想請問您這些資料是參考書上的嗎?
    如果是,很想知道這本書名,謝謝

    回覆刪除